點擊:0 添加時間:2021-09-17 09:10:00
84年前的今天,也就是1937年9月6日,中共中央決定將陜北蘇維埃革命根據地正式改名為陜甘寧邊區,陜甘寧邊區政府在延安成立。實行抗日民主制度的陜甘寧邊區,成為當時全國政治上最先進的地區和新中國的雛形。
陜甘寧邊區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共中央所在地,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抗戰的中心,是八路軍、新四軍等人民抗日武裝的指揮中樞所在地和戰略總后方,其基礎是劉志丹、謝子長、習仲勛等領導革命游擊戰爭逐步建立的陜甘寧革命根據地。
1937年七七事變后,中共中央為了與國民黨合作抗日,主動提議“取消現在的蘇維埃政府,實現民權政治?!彪S后,兩黨達成協議,將陜甘寧邊區作為國民政府行政院直轄的一個行政區域。
1937年5月開始,陜甘寧邊區進行了不分階級、不分黨派、不分宗教信仰、男女平等、民族平等的民主選舉。1937年9月6日,陜甘寧邊區政府在延安成立,林伯渠任主席,高自立、李鼎銘和劉景范等先后任副主席。邊區東靠黃河,北起長城,西接六盤山,南臨涇河,面積約13萬平方公里,轄23個縣,人口約150萬。
陜甘寧邊區政府成立后,實行一系列民主改革,加強政權建設,在政府人員組成上實行“三三制”,即共產黨員、黨外進步人士和中間派各占三分之一。同時,大力發展經濟、文化、教育和衛生等事業,實行減租減息,開展大生產運動等。
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,陜甘寧邊區成為一個政治上進步,經濟上發展,人民生活改善,社會面貌一新的全國模范抗日根據地,為奪取抗戰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。
來源:華聲在線